台灣混凝土學會
  • 首頁
  • 本會沿革
  • 關於TCI
    • 本會介紹 >
      • 名譽理事長
      • 理事長簡介
      • 榮譽理監事與顧問
      • 第十屆名譽顧問
      • 本屆理監事
      • 歷屆理監事 >
        • 第九屆理監事
        • 第八屆理監事
        • 第七屆理監事
        • 第六屆理監事
        • 第五屆理監事
        • 第四屆理監事
        • 第三屆理監事
        • 第二屆理監事
        • 第一屆理監事
    • 組織系統 >
      • 歷屆理事長
      • 本會章程
      • 常設委員會 >
        • 第十屆(現任)
        • 第九屆
        • 第八屆
        • 第七屆
        • 第六屆
        • 第五屆
        • 第四屆
      • 技術委員會 >
        • 2016年
        • 2020年
        • 2021年
      • 委員會組織簡則
  • 加入會員
    • 一般會員
    • 團體會員
    • 團體會員名單
  • 混凝土科技
    • CONCRETE TECHNOLOGY
    • 2025年 >
      • 19卷1期(2025年1月)
    • 2024年 >
      • 18卷1期(2024年1月)
      • 18卷2期(2024年4月)
      • 18卷3期(2024年7月)
      • 18卷4期(2024年10月)
    • 2023年 >
      • 17卷1期(2023年1月)
      • 17卷2期(2023年4月)
      • 17卷3期(2023年7月)
      • 17卷4期(2023年10月)
    • 2022年 >
      • 16卷1期(2022年1月)
      • 16卷2期(2022年4月)
      • 16卷3期(2022年7月)
      • 16卷4期(2022年10月)
    • 2021年 >
      • 15卷1期(2021年1月)
      • 15卷2期(2021年4月)
      • 15卷3期(2021年7月)
      • 15卷4期(2021年10月)
    • 2020年 >
      • 14卷1期(2020年1月)
      • 14卷2期(2020年4月)
      • 14卷3期(2020年7月)
      • 14卷4期(2020年10月)
    • 2019年 >
      • 13卷1期(2019年1月)
      • 13卷2期(2019年4月)
      • 13卷3期(2019年7月)
      • 13卷4期(2019年10月)
    • 2018年 >
      • 12卷1期(2018年1月)
      • 12卷2期(2018年4月)
      • 12卷3期(2018年7月)
      • 12卷4期(2018年10月)
    • 2017年 >
      • 11卷1期(2017年1月)
      • 11卷2期(2017年4月)
      • 11卷3期(2017年7月)
      • 11卷4期(2017年10月)
    • 2016年 >
      • 10卷1期(2016年1月)
      • 10卷2期(2016年4月)
      • 10卷3期(2016年7月)
      • 10卷4期(2016年11月)
    • 2015年 >
      • 9卷1期(2015年1月)
      • 9卷2期(2015年4月)
      • 9卷3期(2015年7月)
      • 9卷4期(2015年9月)
    • 2014年 >
      • 8卷1期(2014年1月)
      • 8卷2期(2014年4月)
      • 8卷3期(2014年7月)
      • 8卷4期(2014年10月)
    • 2013年 >
      • 7卷1期(2013年1月)
      • 7卷2期(2013年4月)
      • 7卷3期(2013年7月)
      • 7卷4期(2013年10月)
    • 2012年 >
      • 6卷1期(2012年1月)
      • 6卷2期(2012年4月)
      • 6卷3期(2012年7月)
      • 6卷4期(2012年10月)
    • 2011年 >
      • 5卷3期(2011年7月)
      • 5卷4期(2011年10月)
  • 知識分享
    • 他山之石
    • 黑白集
    • 混凝土議題 >
      • 摻料 (Admixture)
      • 粒料 (Aggregate)
      • 鹼質與粒料反應 (Alkali Aggregate Reaction)
      • 錨 (Anchor)
      • 混凝土建築 (Architectural Concrete)
    • 預拌混凝土買賣契約範本
    • 預拌廠勞動安全作業手冊下載
    • 資訊與知識委員會
  • 活動剪影
    • TCI 組團至加拿大魁北克市參加ACI 2019春季大會及展覽會(3月23~28日)
    • 2019.3.7-淡江大橋混凝土規範與港珠澳大橋混凝土摻料應用研討會
    • 2018台灣混凝土學會年會活動剪影
    • 2018纖維混凝土保齡球邀請賽及頒獎典禮
    • 2018年混凝土工程優良獎頒獎典禮
    • 2017.5.24-邁向循環經濟及永續經營之水利工程建設研討會
    • 「拒絕惡質建商–許民眾一個安全的家」記者會-105.02.18-地點:台大土木研究ä
    • 鋼碴粒料混凝土問題研討會(高雄場)-103.10.31-地點: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 鋼碴粒料混凝土問題研討會(台北場)-103.10.17-地點: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 特殊混凝土研討會(高雄場)-103.7.18-地點: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 特殊混凝土研討會(台北場)-103.7.4-地點:台灣科技大學國際會議廳
  • 113年「優秀青年工程師獎」及「傑出工程師獎」獲獎名單
  • 聯絡我們
  • 好站連結
  • English
图片



社團法人台灣混凝土學會

第十屆理事長

金崇仁 亞東預拌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金崇仁理事長原任職於中鋼公司集團,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及格,從中鋼基層工程師開始歷練,所掌工作於當時國營事業經營績效考核屢獲各國營事業第一名。曾於1993年應聯合國UNIDO禮聘赴拉丁美洲專題演講,工作之餘仍努力進修,取得英國Leicester大學MBA碩士學位,當時中鋼轉投資成立中聯公司, 1993年底起,在目標市場大幅衰退當中,協肋中聯資源公司擴展業務,業績逐年成長,並股票上市。1997年榮獲中華民國第十五屆國家十大傑出經理人獎,2004年榮獲高高屏地區第一屆傑出經理人獎,金理事長曾留職停薪赴日本留學,2006年取得日本九州產業大學博士學位,為該校創校49年以來各科系中第50位取得博士學位者, 2019年進入遠東集團亞東預拌服務, 積極推動三軸轉型包括技術轉型、數位轉型和永續轉型,         
一、技術轉型: 亞東預拌擁有「砂石爐碴快篩檢測法」專利,杜絕電弧爐還原碴混入砂石造成膨脹問題,此項技術無償授權給台灣區預拌公會,訓練全省預拌廠超過1000名品管人員,用以防止劣質砂石材料混入,杜絕台灣的「爐碴屋」問題;開發「砂石細粒料亞甲基藍快篩檢測法」專利,以科學方法建立砂石R值迴歸曲線來辨識砂石的來源變異及其對混凝土品質的影響,使亞東預拌在成品管控品質,其標準差及變異係數皆達到ACI 214 Excellent等級,達到「究極品質」水準;金理事長於2015年取得牆面刮除器專利, 2023年更取得「混凝土碳匯檢測技術專利」,未來能精準量化混凝土中二氧化碳的吸附量,朝向淨零排放混凝土。
二、數位轉型: 透過管理決策數位化、導入Power BI智能化管理工具,透過IoT物聯網技術,在膠結材儲槽監測即時上傳雲端,為混凝土品質檢驗提供重要依據。開發出預拌混凝土專用的品質管理App,顧客可以透過QR code查出品質數據和可溯源生產品履歷,在人工智慧和邊緣運算應用方面,亞東預拌投入GPU技術,應用於生產過程中,用於提高數據處理效率,確保混凝土在生產、存儲、運輸過程中的穩定性。成功推動超過53項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程式(RPA),大幅縮短流程處理時間。
三、永續轉型: 自2021年起展開低碳產品認證盤查,並積極推動綠色建材和循環經濟,取得ISO 14067碳足跡、ISO 14046水足跡、BS8001循環經濟及H類與透水混凝土之綠建材標章,並建立預拌混凝土產品類別規則,成為國內首家擁有碳足跡標籤的預拌混凝土企業。亞東預拌現已可提供各種客製化減碳30-50%低碳混凝土解方,透過添加精選的高品質爐石飛灰等卜作嵐材料、採用亞泥低碳石灰石PLC水泥、東聯化學特殊化學摻劑X-Seed增加類C-S-H膠體、優化骨材與配比及特殊摻料,碳礦化技術等,提供低碳產品給顧客,協助顧客取得低蘊含碳1級或1+級認證。
       亞東預拌在金理事長帶領下成為營建業永續成長的動能,三軸轉型的成功實踐,讓亞東預拌獲得多項獎項肯定,如榮獲2023年商業周刊與好事交易所的The Green Book 之Green10台灣地區十大低碳解方;哈佛商業評論為2024年「年度最佳企業製造業先鋒獎楷模獎」及「大型機構數位轉型領袖獎」;BSI頒給永續領航獎並評論為「最傳統的產業,最先進的作為」。
       TCI在第九屆楊仲家理事長推動下完成了混凝土氯離子規範修訂, 包括修訂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建築物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硬固混凝土之規範值,內政部地政司將「成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中,原使用新拌混凝土氯離子規定,改成硬固混凝土的氯離子規範。 另因應淨零碳排政策,TCI在水泥公會及預拌混凝土公會的協助下,建請國家標準檢驗局於 CNS 61 中,一型水泥氯離子含量由 240 ppm 提升至 350 ppm,以及 CNS 3090 中,一般混凝土氯離子含量由 0.15 kg/m3提升至 0.3 kg/m3。 鑒於混凝土施工規範多年未修訂,TCI為承擔社會責任,在各位編修委員的大力協助下,於 20 多個月期間進行 50 多次審查會,目前規範內容及格式等均已完成,近期將會公告 TCI 的混凝土施工規範。
       未來TCI在第十屆金崇仁理事長帶領下, 參考美國混凝土學會於今年(2024)11月公布ACI 323 低碳混凝土規範,將美國依環境分為八大區,各區提出混凝土設計強度2500psi~8000psi的碳排基準值,未來工程設計規範中除結構力學需求強度、耐久性等級之外,將增加碳排放量的上限值或配比中水泥用量的上限值,予以規範工程中蘊含碳的數量,未來在台灣地區推動低碳混凝土及循環經濟並逐步往淨零邁進。
       推動混凝土試體小尺度化, 參考日本標準,在台灣營建研究院與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的努力下,已修訂CNS1231工地混凝土試體製作及養護法,針對試體尺寸作檢討並調整為:如果粗粒料的標稱最大粒徑小於 37.5mm,則抗壓強度驗收用試體應為 150mm x 300mm、120mm x 240mm或100mm x 200mm圓柱試體。新增尺寸,另於條文備考2說明,標稱最大粒徑小於37.5mm(目前國內混凝土使用之粒料最大粒徑以小於25mm為大宗),未來各工程及混凝土驗收可優先選擇較小尺度之試體。
       近年來台灣地區混凝土品質有長足的進步,但是泵送施工管理上則需共同來合作來改善,尤其是泵送人員的教育訓練與人員、泵車的認證制度建立。日本全國混凝土壓力輸送商業協會聯合會透過產業安全衛生法規定的特殊教育、完成特殊教育者的再教育、舉辦的全國統一安全技術研討會。註冊混凝土泵送核心技術人員的培訓、合格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人員的施工推廣和現場安置等,推進混凝土泵車法定檢驗等,值得我們台灣地區來效法改進。
       未來TCI將戮力滙集產官學的能量與資源, 致力於混凝土技術的開發,共創營建業進步的動能。
歡迎蒞臨 社團法人台灣混凝土學會 Taiwan Concrete Institute您是第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位訪客
目前有 人在線上
電話:02-89145286    傳真: 02-89147476    地址:10668 台北市大安區辛亥路三段200號 
TCI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00034146721266/
图片